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理论调研 > 理论调研
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做法治校园的传播者、践行者和领导者

    发布时间:2020-05-12 15:21    浏览次数: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由世界大国到世界强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文化强国。在由世界大国到世界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如何用清醒的头脑,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在政治上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经济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而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今秋,组织党政办及其他相关部门同志再次观看六集专题片《法治中国》,该片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六集专题片《法治中国》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以十八大以来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成就为主线,全面展示了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变革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她既是对一种治国方略的重申和肯定,更是对依法治国的制度自信,全景展现依法治国恢弘篇章,引起大家共鸣。
  一、《法治中国》全景展现依法治国恢弘篇章
  为全面总结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该片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景式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全片共分六集,分别为《奉法者强》《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公正司法(下)》《全民守法》,分别阐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六大体系:宏伟的法治目标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一)《奉法者强》阐释了宏伟的法治目标体系
  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专题片第一集《奉法者强》就是从顶层设计的视角入手,阐述深刻、气势恢宏,尤其是专题片开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让人印象深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路该怎么走?如何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问题。”专题片从时代发展、历史教训等多个层面,清晰地阐释了“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的道理,用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五大原则。
  (二)《大智立法》诠释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制定良法,是人民对立法者的基本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痛点”,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盲点”,立法如何建章立制、定分止争,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迫切的问题,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最顽固的症结?专题片第二集《大智立法》从立法的现实性、针对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形成了“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三)《依法行政》阐释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法治政府的核心内涵是依法行政,确保权力行使不能恣意、任性。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声中,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依法行政成为一道时代的鲜明烙印。《依法行政》从职权法定、制定规则(如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严格公正执法与规范文明执法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四)《公正司法》阐释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公正司法》从司法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司法人员作风不正、办案不廉,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等。)入手,将司法为民理念贯穿于法治中国建设全过程,描绘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总蓝图(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切入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人权司法保障、法律援助制度等等),司法改革朝公正高效权威的目标扎实迈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创造法治中国建设新的辉煌。
  (五)《全民守法》阐释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全民守法》阐释了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国家机关的执法守法和普法的重任、“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制度、便捷的法律服务路径、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激发全体人民的法治热情,描绘了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法治中国美好愿景。
  二、强化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作为学校的“关键少数”一员,要提高修养、履行职责、科学决策,当好法治中国的传播者、践行者和领导者。
  (一)提高修养,做法治的传播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要系统学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学习法律基本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和法治思维能力;在工作中,不以个人的爱好为做事的标准,必须以国家、省市和学校的法律规章制度为工作的依据,明确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该做的要毫不犹豫,不该做的绝不触碰,模范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二)履行职责,做法治的践行者
  我国一直以来都有将领导干部叫做“父母官”的习惯,“父母官”应该怎样做才能名符其实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法治中国》专题片中讲述的那样:“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是一场治理的革命,也是理念的命。”这就告诉我们,领导者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依法行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让教职员工享受更好、更公平、更幸福的生活”的出发点,坚持“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修订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的办事流程,解决教职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做好群众的贴心人,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科学决策,做法治的领导者
  建设法治校园,必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避免埋钉子、留尾巴。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必须用刚性的决策程序套住权力的笼头,使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必须多听班子成员的意见,多听教职员工的意见,多听学生的意见,多做兼听则明的事情,少做偏信则暗的事情;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晓天

 

友情连接: | 中国普法网| 湖北司法行政| 湖北法治网| 武汉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