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理论调研 > 理论调研
市卫计委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专题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9-01-29 16:03    浏览次数:
    为深入推进《中医药法》、《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并为《基本医疗和健康促进法》的国家立法营造良好的氛围,我委联合同济医学院于8月29日至8月31日,开展了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专题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主要在江岸、武昌、汉阳区开展,现场观看签约流程和相关资料,并对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医务人员和辖区内居民进行了访谈,调研结果如下:

    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电子档案建档基本情况

    各中心目前的家庭医生签约率距2020年达到90%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见表1),按照现有的家庭医生团队配置,每个团队需要服务5000-8000位居民,此外家庭医生团队内成员本身还有繁重的临床或公共卫生任务,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签约和履约任务。
目前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和管理以重点人群为主,预计2020年达到95%的签约率也有一定困难。部分居民有档无实,建档后几乎不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档案未进行有效更新和管理,这部分主要是年轻、健康的群体,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相对较少,且更倾向于到大医院就诊。
表1  家庭医生签约和电子档案建档完成情况表

单位 辖区人口数 家庭医生团队数 家庭医生签约率 重点人群签约率 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
江岸区四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5346 6 0.90% 33.50% 45.10%
江岸区永清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8390 4 38.87% - 76.35%
武昌区积玉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2322 10 0.68% 1.85% 82.17%
汉阳区鹦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5007 10 24.00% 47.50% 75.20%
汉阳区二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9180 10 24.39% 14.98% 48.66%

    二、当前家庭医生签约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制度保障不完善。一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保政策尚未协调,报销存在困难。签约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使用现金支付才能享受部分检查费用减免。同时,减免费用的操作流程繁琐。二是基层的药品供应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基层的药品配备和使用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目录的种类有限,无法满足临床用药需求,间接把居民推向了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三是配套财政补偿不到位。自开展家庭(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基层除2014年收到专项财政补贴以外,近年来均无相应补偿。武汉市出台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拟按照150元/人由医保基金、财政专项补助、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居民自费进行分担,但目前医保基金、财政专项补助均未到位,居民自费在基层也难以执行。
    (二)家庭医生团队难以满足需求。一是基层的薪酬待遇低,难以留住人才,造成基层医务人员流动性大。二是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有待提高。部分基层单位自身经济能力有限,未给予家庭医生团队相应的奖励,而基层医务人员本身工作任务就比较繁重,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家庭医生团队未发挥有效的团队作用。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和服务工作主要由公卫医师或者护士负责,增加了他们工作负担,也不利于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四是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要求严格。为保证签约的真实性,各中心要求签约时对居民和有效身份证件同框拍照,增加了基层的工作量,也容易引起居民的反感。
    (三)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机构采取的签约方式为纸质签约,一年一签,签约信息与医保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等信息尚未联通,居民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需要携带纸质的协议书或服务包内容,一方面给居民带来了麻烦,另一方面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信息重复录入。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在多个信息系统中有交叉。比如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信息,需要录入到老年人体检系统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同时要准备两份纸质材料以备上级检查,大大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各区的信息不流通,转档不便,不利于为流动人口提供服。
    (四)对居民签约的引导力度不够。一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的内容对居民吸引力不足。服务包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在基层全面开展,未签约居民也同样享受服务。健康、年轻的群体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健康档案的认同感不强。二是居民对家庭医生的理解有偏差。部分居民认为家庭医生就应该随叫随到,在家里进行医疗服务。三是居民的防范心很强。部分居民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拒绝提供身份证号、医保卡号、联系方式等信息,为签约工作和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增加了一道阻碍。四是居委会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力度不够,仅靠基层医疗机构的宣传,难以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电子健康档案的益处深入人心。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制度
    一是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等经常性收入差额补助纳入到财政预算,足额保障落实。二是建立全市门诊统筹机制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引导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配额。三是保障药品供应,依托医联体建设,逐步提高药品供应力量,特别是老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的药品。四是补足基层医务人员。对基层医务人员配比实施动态管理,按实际服务人口,最大限度配备基层医务人员。将编外人员同工同酬纳入统一管理,保障基层医务人员配备。
    (二)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团队和签约服务内容
    一是依托我市22个省级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和7个社区全科医生教学基地,持续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增加订单培养,充实家庭医生队伍,提高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水平。二是提高家庭医生团队的业务能力,借助医联体建设,落实人员下沉、技术下沉、资源下沉,带动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三是切实发挥家庭医生团队的作用,避免完全依赖公卫医生或护士,为签约居民提供全面的临床诊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四是优化签约服务包的内容,提出更有吸引力的惠民政策,吸引居民主动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签约。五是调整工作重心,不以签约率为唯一衡量标准,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签约一人,履约一人,为居民做好实实在在的服务。
    (三)注重宣传引导居民签约
    一是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兴传播媒介,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多部门配合,引导居民正确认识家庭医生。以居民身边的典型事迹为重点,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供居民的知晓度和信任度。二是创新签约方式,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展纸质签约+手机APP签约并行的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居民满意度。

 

友情连接: | 中国普法网| 湖北司法行政| 湖北法治网| 武汉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