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信息公告
-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市“民法典宣传月” 活动的
- ·关于印发《2024年全市守法普法工作要点》 的通知
- ·关于报送2024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和领导干部学法清
- ·关于推进落实《“1名村(居)法律顾问+ N名法律
- ·关于印发《武汉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年
- ·关于开展2023年度武汉市十大普法主题 活动评选工
-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全市民法典主题宣传 活动的通
- ·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守法普法工作要点》 的通知
-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市委宣传部 市司
-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市委宣传部 市司
-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市委宣传部 市司
- ·关于报送2022年度普法责任清单的通知
- ·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国和全省“民主法治 示范村(
- ·关于印发《关于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 培
- · 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守法普法工作要点》的通知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江岸实践
发布时间:2019-10-28 17:27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9-10-28 17:27 浏览次数:次
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武汉市江岸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相关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武汉市委“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试点部署要求,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学习推广“百步亭经验”,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街道改革为重点,以“四全”工作法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探索建立“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和工作平台,全面回应群众、基层和企业的问题诉求,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推动江岸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
江岸区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彻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通过构建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党组织体系,筑牢回应解决问题诉求的坚实基础。“三级体系”引领“组织互联”。成立全市首个区级党建大联盟,将辖区中央在汉单位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部队院校、重点企业等102家单位吸纳为成员单位,与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形成三级联动的区域化党建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壁垒,带动各方力量参与“民呼我应”改革。“三张清单”引领“资源互通”。实行双向需求征集、双向提供服务、双向沟通协调、双向评价通报等“四个双向”机制,建立需求、资源和项目三张清单,实现各级各类单位党组织“党建联动、资源联享、服务联做、发展联促、文明联创”。“三项机制”引领“党群互动”。建立线下报到机制,推进“双进双服务”。建立线上服务机制,引导党员在“武汉微邻里”线上亮明身份、线下提供服务。建立协商议事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事厅等线上线下平台作用,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
街道赋能
江岸区直击街道、部门条块关系不顺、发挥合力不够等“痛点”,理顺街道、部门条块关系,为街道赋能、授权,建强呼应“中枢”。
深化街道体制改革,赋予街道响应职权。强化街道地位,赋予街道“考核评价权”“任免建议权”“意见建议权”“综合指挥权”等四项权力。撤销区域发展办,不再承担招商引资任务,推动街道聚焦主责主业。新设社区建设办,设立“民呼我应”指挥中心,形成“6办+4中心”组织体系和前后台联动机制。
探索综合执法改革,强化街道执法力量。设立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将城管、市场监管等力量派驻到街道,建设、水务等8个执法部门明确人员定向报到、随叫随到。实行“捆绑式”考核,派驻机构和下沉执法力量与所在街道考核结果挂钩、绩效奖励捆绑。实行“全科执法”,推动执法由“条线”向“综合”转变。
推进社区治理改革,做实街道工作支撑。设立社区工作站,作为街道办事处派出机构,统筹公益性岗位和政府买岗人员、“联包驻”干部、民警、律师、物业、社会组织、水电气巡查员等多方力量进站,将力量、资源向治理“末端”延伸。加强网格精细管理,探索网格员和物管员、安保员等“多员合一”,提高网格服务效率。加强“综合网格”建设,使党建网格与综治、物业、城管、执法等网格融合。
优化政务服务改革,提升街道服务效能。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行“主动帮你办”,实现36项政务服务群众企业免跑腿;上线“掌上全程办”,153项政务事项可全程在“武汉微邻里”掌上办理;推广“自助一次办”,实现71项政务服务在自助机上24小时自助办理;深化“下沉就近办”,在下沉89项政务服务基础上,新下沉不动产登记等17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街道从“管收不管审”向“管收又管审”的转变。
分级履责
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分别建立问题诉求全收集、工作力量全进入、分级分类全处理、服务过程全评价机制,明确各层级职责,确保“呼”的顺畅、“应”的有力。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分级畅通“呼”的渠道。明确线上集、网格巡、入户访、座谈征、舆情寻、上级派等六种方式,分级明确区、街道、社区收集渠道。其中社区层面主要通过“武汉微邻里”、网格员巡查、入户走访等形式,零距离、常态化收集各类问题诉求。
坚持各类资源相结合,分级保障“应”的力量。按照本级可直接调度、指挥的原则,分层分级明确上级派驻干部、共驻共建单位、志愿服务组织、公共服务人员、各类社会组织以及本级工作人员等力量来源,保障各级服务响应到位。成立区街两级响应专项组,快速调度力量、高效处理问题。
坚持调度督办相结合,分级处理“呼”的问题。建立指挥调度机制,设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民呼我应”指挥机构。建立分级处理机制,制定ABCD四级响应清单,对应由社区、街道、区、市处置。改革以来,先后回应处理各类诉求40万余件,95%以上的问题在街道社区妥善解决。建立督办处理机制,实行周动态、月通报和实时快报制,成立区街两级督办组,形成责任追究闭环效应。
坚持过程结果相结合,分级评价“应”的效果。建立“一事一评”制度,按照“谁呼谁评、谁应评谁”的原则,根据“响应”是否及时、顺畅、有力、有效,分别评价响应度、配合度、办结度、满意度,按10%、20%、30%、40%的权重量化评分。“民呼我应”评价结果计入年度考核成绩。
智能提效
江岸区充分发挥大数据智能作用,以实时、科学、高效的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实现一网“呼应”。
实现问题一网收集。强化平台整合,将现有市长专线、城市留言板、社管平台、数字城管、“武汉微邻里”等分散的投诉平台,统一整合到区“民呼我应”信息平台,实现上下贯通、左右互联。
实现事项一网处置。在信息平台可以随时查看区级各类力量详情及相应职责,实时掌握网格员在线情况,快速呼叫调度。点击事件具体位置,可快速查看事件详情。链接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可同步追踪、实时查看事件处置状况。基于微信办公功能建立移动指挥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指挥调度系统”。
实现过程一网督办。开发“一键督办”功能,事项办理时限过半亮黄灯,超期未办结亮红灯,自动发短信提醒处置部门分管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对复杂问题拖而未决的,系统自动推送区(街道)督查部门处理。
实现数据一网分析。建设数据汇集分析系统,全方位归集问题诉求,多维度分析评估,为科学分配资源和研判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看“民呼我应”如何在江岸落地见效
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实践,江岸区广大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服务担当意识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树得更牢,大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实现了从“有呼必应”到“一呼百应”,再到“即呼即应”“未呼先应”的转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多渠道全面“集”问题——对诉求“有呼必应”
近日,后湖街道同安家园小区居民通过“武汉微邻里”反映,因为小区车位紧张,经常有车辆占用消防通道,造成安全隐患。29岁的网格员汪诗瑶挨家挨户走访得知,小区内有一户残疾人居民因为行动不便,将车辆停到正常车位无法下车,只能将车辆直接停到楼下绿化带,本来是迫不得已的一个举动,却造成部分居民效仿。社区了解情况后,一方面上门对该残疾人进行宣传和劝导,取得了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协调物业公司在小区内建设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对小区内残疾人实行免费停车,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的停车难题,小区内停车秩序也明显好转。
据悉,江岸区明确线上集、网格巡、入户访、座谈征、舆情寻、上级派等六种渠道,全方位收集群众呼声,对群众、基层、企业反映的问题做到“有呼必应”。
劳动街道通过线上议事会,就开展文明晾晒工作问计于民,反复征求居民意见建议,逐步形成巡导、劝导、引导、励导“四导工作法”,带领居民养成文明晾晒好习惯。球场街道货捐社区依托居民议事厅,邀请居民代表、党员骨干、小区“红色物业”、区城管执法局、街道相关科室和垃圾分类公司等,组成20余人的议事团,对融科天城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多次讨论,推进小区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多方位统筹“聚”力量——对诉求“一呼百应”
江岸区强化党组织在“民呼我应”工作中的统领作用,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体系,打破条块壁垒限制,带动多方力量共同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对群众、基层、企业的诉求“一呼百应”。
今年以来,江岸区已召开2次区域化党建大联盟全体会议,引导党政机关、重点单位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本单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民呼我应”改革、军运会筹备保障、社区建设等工作。
永清街道新天地社区是国际化社区,外籍人士居住比例超过5%,获评“国际社区建设优秀单位”。为让军运会期间来武汉的世界友人收获“宾至如归”般的体验,华润置地华中区域公司、大悦城控股华中区域公司等10余家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军运会保障工作,组建武汉天地商圈“楼宇先锋白领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武汉天地喷泉广场设置“白领党员”志愿服务岗,于10月17日至27日,每天向中外游客提供中英韩日等多语种城市导览志愿服务,主动解决外国友人游览武汉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热情推介武汉的著名景点,讲解军运会比赛项目与场馆信息。来自美国的Leon和志愿者们愉快地攀谈,他高兴地说,军运会在武汉召开,多语种城市导览志愿服务将更方便外国朋友了解武汉、游玩武汉,享受军运盛会。
据了解,江岸区已在149个社区设立工作站,由街道挂点处科级干部或驻点社区的区直部门处科级干部担任站长,全方位统筹利用共驻共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公共服务等多方力量,协调解决各类问题诉求,帮助社区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
多层级联动“解”难题——对诉求“即呼即应”
江岸区大智街道铭新巷小区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多个单位还建零散聚集成的老旧混合型小区,因产权关系复杂,导致年久失修问题重重:路面破旧不堪,管网陈旧老化,立面杂乱无章,房屋渗水严重、停车混乱无序……居民对此反映非常强烈。“民呼我应”改革启动后,大智街道通过指挥平台呼叫区生态环境执法响应组,由响应组明确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快速启动铭新巷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及综合环境提升工程。目前,水务地下管网更换及二次供水泵房建设完毕,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用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针对该小区环境的一系列整治正有序推进,小区环境面貌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长期遗留的疑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得益于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区级“民呼我应”指挥中心——街道“民呼我应”指挥中心——社区“民呼我应”服务中心三级指挥督办机构以及区街两级响应专项组。各指挥机构分级负责问题诉求的派单、督办和协调,属于本级的问题由本级处理,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处理,权责不清的问题由上级指挥中心指定派单协调处理,处理情况全程督办、及时反馈并接受评价,形成“发现、处理、督办、反馈、评价”的闭环,确保即呼即应,快速有效处理问题诉求。
此外,江岸区还着力探索综合执法改革,将城管执法人员、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常驻到街道,建设、水务、卫健、环保等执法部门明确人员定期报到、随叫随到,合力解决执法难题。
丹水池街道堤角前街周边几乎都是要进行改造的老城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管理难点。今年以来,丹水池街道依托综合执法中心,建立常态化的综合执法机制,取得了明显效果。肖师傅是住在附近的老居民,他说,附近有好几个拆迁区域,人员居住的成分也比较复杂,今年以来整体环境有了明显提升,居住、出行安全得到极大保障。
多形式创新“优”服务——对诉求“未呼先应”
今年“民呼我应”改革以来,江岸区专门针对一些困难群众推出“贴身”服务,如对网格内的高龄独居、残疾等特殊人员定期上门,针对不同需求,由社区网格员主动提供帮办、代办政务服务,做到“未呼先应”。
一元街道同兴社区独居老人较多,网格员周伟坚持做到每日上门。今年7月份的一天,家住洞庭巷4号3楼的82岁高龄独居老人洪婆婆在家中发病晕倒,周伟在上门巡查时及时发现,立刻拨打120送往就近的武汉市第二医院急救,还垫付了救护车费用,直到老人的女儿赶到后才离开。医生说,幸亏送医及时,为抢救赢得了时间,老人才性命无忧。在洪婆婆住院期间,周伟还经常去看望,并主动帮忙跑腿为她办理了老年证。
江岸区还在全市率先探索将不动产权证办理(无抵押),个体工商户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简易审批事项下沉到街道,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