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法治新闻 > 法治新闻
违法低俗内容充斥平台 治"连麦"乱象该出重拳了

    发布时间:2019-08-23 10:55    浏览次数:

今天,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语音社交也逐渐崛起。越来越多的APP(应用程序)新增了语音社交功能,还有专门的语音社交软件应运而生,收获了不少忠实用户。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网络音频行业野蛮生长、乱象丛生。不久前,国家网信办针对网络音频乱象启动专项整治行动。对一些热衷于语音社交的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语音社交“变了味”

《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底,中国网络音频用户达3.01亿,其中新一线城市对网络音频的使用率较高,达到44.5%。语音社交逐渐成为社交热点。

语音社交是指以语音为主要交流手段,通过移动终端APP实现交友、信息传输、交流分享等功能。从用户体验看,与文字社交相比,语音社交更加生动有趣;与图片及视频社交相比,语音社交的隐私性更高、门槛更低,且更能传达真实情绪。

如今,一些语音社交软件正逐渐占据不少“90后”“00后”的空闲时间。“音控”群体逐渐壮大,“连麦”成为时下年轻人流行的社交方式。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语音社交用户预计将在2020年突破2亿,用户多为“90后”群体。

但是,一些语音社交平台在实际运行中“变了味”。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应用商店界面,大部分语音社交APP标注的下载年龄为“17+”,甚至还有平台将下载年龄限制规定为“4+”,令人心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号、微信号、QQ号等注册登录,没有任何限制未成年人登录的措施或规定。此外,一些聊天房间的名称、语音内容等用词轻佻、低俗,打色情擦边球的现象较为普遍。还有一些营销号在语音社交APP上发布小广告,引诱用户跨平台从事违法违规交易等。

监管审核效果差

国家网信办提出,网络音频平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破坏网络生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恶劣影响,必须坚决予以治理。专家表示,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规定,互联网用户、平台的名字不能有暗示、挑逗信息,不能散布淫秽色情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有对信息内容经营管理的责任。

今年6月,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网络音频乱象启动专项整治行动,首批依法依规对26款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淫秽色情内容的违法违规音频平台,分别采取了约谈、下架、关停服务等阶梯处罚,对音频行业进行全面集中整治。

记者在一家语音社交软件首页上,看到了平台“净网项目组”发布的一则用户通知,称“将加强对恶意刷号、诈骗信息、虚假广告等传播违法信息行为的监察力度,并会对此类账号查实后封停处理”。

然而,平台的监管作用有限,一些发布违法违规内容的用户和主播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现象依旧存在。一些语音社交平台从业者表示,相较于文字识别和视频识别,语音识别技术相对滞后。一个平台就有成百上千个房间,机器审核仍存在技术困难,人工审核则体量大、盲区多。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语音社交类软件缺乏行业内容标准。各平台的审核系统、人力配比均不相同,且审核尺度、处罚标准各异,使得不同平台间监控和审核效果差别较大。此外,语音社交类APP技术门槛较低,APP上架程序十分简单。把握不好源头关,一些非法语音社交软件很容易死灰复燃。

平台要筑牢防线

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违法违规音频平台开展集中整治,遏制行业乱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些语音社交平台本着“流量为王”的错误理念,放任违法违规内容滋生壮大。面对行业乱象,监管部门要重拳出手,及时拉紧闸门、设置门槛,同时引导语音社交平台建立行业自律标准,坚持标本兼治、管建并举。此外,平台作为语音内容的载体和第一道“防线”,应承担企业主体责任。一方面应加大语音内容审核力度,另一方面应遵循正确导向,生产更多网民喜闻乐见的优秀音频内容,营造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的网络音频空间。

有业内人士建议,引导国内顶尖语音人工智能企业,对涉黄语音、软色情声音标本进行识别,并引导技术企业将识别技术输出给各大语音社交软件,减少各初创平台人工审核压力和尺度把握不统一的问题。

对用户来说,要自觉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不断提升网络素养。自觉用法律的戒尺衡量和约束自己的网上言行,自觉抵制并主动举报淫秽色情及低俗媚俗等不良信息。家长尤其要注意言传身教,为青少年健康上网做好榜样。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是一个红线。语音交友、语音直播行业的运营有低俗色情成分在,类似一种新的服务业,它不应当适用未成年人。(记者 李嘉宝)

 

友情连接: | 中国普法网| 湖北司法行政| 湖北法治网| 武汉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