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法治新闻 > 法治新闻
人才规模列全国第一 北京多举促进涉外律师发展

    发布时间:2019-04-08 10:29    浏览次数:

★ 中国律师成为众多案件牵头人

★ 北京律所涉外业务覆盖多领域

★ 政策激励为涉外律师搭台唱戏

★ 绝大多数律所有整套培训机制

★ 融入外交布局提升律师影响力

★ 距国际顶尖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 法制日报记者  徐伟伦

“十几年前,我们还是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小学生,主要帮国外律师团队打打杂;现如今,中国律师已经能在国际争议解决部分领域与欧美同行平起平坐,涉外纠纷中外国律师的面孔少了,中国律师的面孔则越来越多。”北京市律师协会WTO与反倾销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晨谈起自己近20年的涉外法律服务从业经历,感触颇深。

有这样感受的不仅杨晨一人,史欣悦、刘克江、金毅等人对此颇有同感。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北京涉外律师。

在司法部此前公布的《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拟入选名单》中,北京律师有170位,约占总人数的17.26%,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在入选律师人数排名前10位的律师事务所中,有7家来自北京,位列全国第一;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成立的‘一带一路’跨境律师人才库中,中方律师共计84名,其中来自北京的入库律师有21位,位列全国第一。这组数据来自3月下旬发布的《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足以显示北京律师在全国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近北京涉外律师,聆听他们如何迎接挑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的故事。

以学促变

中国律师底气足起来

杨晨的律师生涯始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2001年,那时,整个律师行业在国际贸易救济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并不多。

“整套规则都是别人设计的,我们只能当学生,有的案子组成国际团队,外方律师要拿走八九成的律师费,中方律师只能拿到一两成,因为我们能干的大多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事务。”杨晨讲起那个时期的这段经历时,言语中透出无奈。

出路只有一个——学。

杨晨边代理案件边学习各类国际贸易规则,熬夜看堆积如山的案卷资料属于家常便饭。

努力终究会得到收获。

2003年,美国商务部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卧室用木制家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中方相关企业应诉后,杨晨等人成立了律师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形成第一轮300多页的抗辩材料,提供了大量证人证言,还依据我国经济普查数据做了翔实的数据分析。美方对此给出10余页的评论意见,中方团队随后再次提交100多页材料。这一轮下来,美方只给了两页多的回复并开始耍赖,竟称人手有限没有精力审核相关问题。这样的举动不仅让杨晨惊愕,更是让代表中方企业的美籍律师说出了“nonsense(胡说八道)”这样的词汇。

在另一起贸易案件中,美国钢铁公司于2016年指控中国钢铁企业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杨晨作为代表中国11家大型钢铁企业律师团的牵头律师飞往美国华盛顿,希望与对方化干戈为玉帛。然而,和解谈判一开始,美国钢铁公司就对中方代表团提出,谈判的前提条件是中方钢铁企业先承认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每家“缴纳”150万美元。中方代表团拒绝后,美国钢铁公司法律总顾问扔下硬邦邦的一句话,“我们的政府会支持我们的”。不过,事情的结局是,通过律师团队的不懈努力工作,提供了大量公平贸易证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裁定,驳回原告方所有诉讼请求,中国相关钢铁企业获得完胜,而当年和解谈判时硬气发话的原告方总法律顾问,在案件尚未结束时就辞职了。

像杨晨这样的涉外律师通过不断学习成长,换来了一个字——变。现如今,在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案件,中外联合律师团队中中国律师的收入比例已能占到多数,并在很多案件中成为项目牵头人。

“2009年以前,外国知名律师事务所纷纷在北京开办分支机构,有着超豪华的办公环境,开出高出3倍的薪金从北京相关律所里挖人。而现在,他们的身影却日趋孤独。”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史欣悦说,近年来,一些在国际顶尖律所工作的律师选择跳槽到君合律所,他们看中的是这里有更多参与国际并购案的成长机遇。

《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很有代表性:香港作为2018年全球最大的IPO市场,其中前十大IPO项目全部来自中国大陆,北京律师参与的就有9项。

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高子程介绍说,在对北京规模(人数)排名前900位的律所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北京律师事务所开展了涉外法律业务,覆盖国际贸易、跨境争议解决、海外投资、海商海事、海外证券业务、跨境并购等多个领域,境外分支机构范围覆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世界多地。

培养交流

涉外律师变得更专业

北京涉外法律服务队伍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国际化律师。而这背后,离不开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常年以来的诸多政策激励,为涉外律师搭台唱戏。

“北京律协先后于2001年和2002年出台《北京市律师协会出国培训助学金申请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律师协会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试行)》。”北京市司法局副局级干部王群介绍说,为进一步给优秀律师特别是优秀青年律师到国外学习深造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2018年12月,北京律协对上述两个规则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提升北京律师队伍的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此外,北京律协每年为参加“扬帆百人计划”培训班考核合格的律师学员补贴三分之二的学费,并为参加国际会议的涉外律师补贴部分费用。

在君合律师事务所及各地的分支机构,相关的涉外业务培训每天都有,律所每年还为优秀青年律师提供无息贷款出国深造,一届一届的君合律师从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高校学成归来,学习精神薪火相传。而在北京,类似于君合这样有着一整套培训机制的律师事务所,比比皆是。

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涉外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北京律协于去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摸底调查,通过走访调研,完成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了解当前涉外法律服务业最前沿的需求,追踪近年来北京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变化和趋势,为北京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提供建议和对策。

王群介绍说,目前,北京律协已与韩国首尔、德国法兰克福、西班牙马德里、新加坡、俄罗斯莫斯科等10个国家或地区的律师协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定期互访交流机制,积极融入国家立体外交布局,提升北京律师国际影响力。同时,北京律协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先后完成东盟、中亚、拉美、非洲、西南亚、北美、欧洲、大洋洲8个地区及“一带一路”法律风险评估报告丛书,为中国律师和中国企业防范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法律风险进行前期预警和评估,护航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序推进北京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

正视差距

多举促进涉外律师发展

“在大踏步成为跨境法律服务中坚力量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们距离国际顶尖水平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身兼北京律协外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史欣悦说,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北京律师开展涉外法律服务还存在对外国法律知识和当地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这两大劣势。涉外法律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仅对外国法律简单了解并不够,需要对外国法律环境和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此外,《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调研报告》指出,虽然在国际律师协会、环太平洋律师协会等知名跨国律师组织中已经出现了北京律师的身影,但从整体看,大部分北京涉外律师并未加入跨国律师组织,我国也未曾主导建立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律师组织。

“加入相关机构组织是第一步,更多的是尽快学习成长,成为顶尖机构的中坚力量。”杨晨举例说,目前部分北京律师已成为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英国伦敦国际仲裁院的仲裁员,但真正去参与案件仲裁的非常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史欣悦认为,当前法学教育不够扎实也是制约我国涉外律师成长较慢的因素之一。国外很多国家的法学教育要求严格也偏重实务,有的国家要求做两年见习律师才能正式执业,有的国家则把研究生学历作为律师执业的基础门槛。而在我国,法学教育的学习要求还不够严格,高校教育在实务领域仍比较薄弱。

通过此次调研还发现,部分投资者在律师的选择上存在误区,认为到境外投资只需要外国律师而不需要中国律师,外国律师的专业水平一定高于中国律师,这种固有的认知误区对境内优秀律师参与和提供涉外法务服务带来限制。

“某境内投资者准备收购一家巴西企业,认为国际律所更有保障,就选择了某美国律所的中国分所。实际上,这家美国律所的中国分所并不会与巴西分所存在多少交集,更没有指令权,相关信息会传给美国律所总部,总部再根据优先等级,向巴西分所指派任务,这样的流程成本其实很高,不利于并购的进行。”史欣悦认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境内企业看到目前中国律师的专业水平和在国际并购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北京律协也将加大举办实务论坛的力度,请公司法务人员及高级管理人员共同探讨实践经验,积极搭建沟通桥梁,获取中国企业的实际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展示涉外律师业务能力提升成果,使中国企业更了解中国律师。

“北京市司法局也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王群介绍说,北京市司法局将组织开展境外中国企业法律需求专项调研,进一步优化中国企业国际投资法律环境,推动北京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发展,为北京律所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创造条件;健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储备、统筹使用、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推荐优秀涉外法律服务人才进入各类国际组织,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做到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到哪里,涉外法律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友情连接: | 中国普法网| 湖北司法行政| 湖北法治网| 武汉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