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信息公告
-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市“民法典宣传月” 活动的
- ·关于印发《2024年全市守法普法工作要点》 的通知
- ·关于报送2024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和领导干部学法清
- ·关于推进落实《“1名村(居)法律顾问+ N名法律
- ·关于印发《武汉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年
- ·关于开展2023年度武汉市十大普法主题 活动评选工
- ·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全市民法典主题宣传 活动的通
- ·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守法普法工作要点》 的通知
-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市委宣传部 市司
-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市委宣传部 市司
-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市委宣传部 市司
- ·关于报送2022年度普法责任清单的通知
- ·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国和全省“民主法治 示范村(
- ·关于印发《关于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 培
- · 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守法普法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3-22 09:27 浏览次数:次
编者按
2018年3月21日,司法部重新组建。重组后,司法部成为一个不仅要承担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相应工作职能,同时还实现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职责一体、全面贯通的新部门。
一年来,司法部深化改革彰显大气魄,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不扣完成改革任务;法治政府建设彰显大视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清理法规一体推进;平安建设彰显大格局,紧盯监所内外及严重犯罪和小纠纷,打出组合拳;司法为民彰显大情怀,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指尖,法治温暖直抵人心。
《法制日报》今天刊发长篇通讯,真切记录、生动描述司法行政机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往无前,努力奋斗,干事创业的点点滴滴。
□ 法制日报记者 周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在“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回应了两个问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食品药品安全。一个问题关乎考生,是司法部长期提及的“老话题”;一个问题关系民生,是司法部近期重点关注的“新课题”。新旧话题的出现,从一个侧面生动展现了司法行政系统的职能变化。
司法行政系统职能之变,要从一年前说起。
2018年3月21日,根据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整合原司法部和原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职责重新组建司法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部。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如今,重组后的司法部已满周岁。
这一年来,司法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担当作为,切实履行好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的职能作用,全国司法行政机关站在新的起点,承担新的使命,展现新的作为。
一年来,司法部认真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办设在司法部的职责使命,全面履行“一个统筹、四大职能”,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及司法行政系统各项改革工作
2018年3月22日,原国务院法制办的全体干部职工来到北京市朝阳门南大街6号院,他们第一次与原司法部的全体干部职工坐在一间会议室里,彼此还略显生疏。
这是重新组建后的司法部第一次召开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司法部对外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坚决拥护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抓好改革任务的落实。
时代,赋予了司法部更大的政治责任和全新的历史使命,也昭示着我国司法行政事业发展迈入全新的阶段。
路径清晰,但任务繁重。
实干,是实现宏伟蓝图的唯一路径。
道路决定成败。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司法行政系统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讲政治。”傅政华强调。
“司法部首先是政治机关,讲政治始终是第一位的。”司法部党组书记袁曙宏指出。
建立常态化学习制度,部党组会和部长办公会议的第一议题均为政治学习;落实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连续举办11次集体学习(扩大)会;发挥领导班子成员“头雁效应”,坚持走在前、做在先、作表率,部领导带头讲党课……一年来,司法部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
火红8月,红色圣地。为期5天的司法部系统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讨班在陕西延安开班。
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大会交流、分组讨论、重温入党誓词……170多名来自各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厅局长、政治部主任收获了一顿丰盛的理论大餐。
层层传导、层层落实。如今,政治引领、党建先行已经成为全系统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开创新局面。
机构改革蹄疾步稳——
司法部周密安排部署,稳妥有序推进重组工作,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早谋划、早准备、早动手,提前16天实现了全员集中统一办公,率先完成综合部门和人员整合融合,在中央国家机关中走在前列。
新设立的中央依法治国办秘书局、职能优化后的立法一局至四局、人员合并后的国际合作局……司法部成立“三定”规定起草小组,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有序推进机构整合、职能划转、人员调整等,于2018年9月按时完成机构改革工作。
机构改革效果怎么样?部机关青年有话讲。
国际合作局青年干部田静惊喜地发现,全体同志从陌生到熟悉,信仰相同,理念相通,目标一致,本领互补。这让她不禁感叹:“真的是人员大团结和人心大融合!”
关注司法部重组的权威专家认为,重组后的司法部实现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职责一体、全面贯通,必将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地方司法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工作也稳步推进。2018年10月15日,海南省司法厅率先完成重组。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份均重组了司法厅(局),并积极与编制部门沟通协调,配合制定“三定”方案。
司法行政改革紧锣密鼓——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一年来,司法部以更高的起点、更宽的视野、更强的勇气推动深化司法行政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推动司法行政事业呈现新气象、实现新突破,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触手可及。
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这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念,切实提高执行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落实、再落实。”傅政华强调。
为加快改革进度,司法部制定督查计划和工作方案,采取月通报、按月督查、书面督查等形式,加强对改革任务的督查督办。
建立完善立法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减证便民”,法治政府建设实现新突破;监狱系统统筹推进“五大改造”,深化社区矫正制度改革,完善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刑事执行体制不断完善;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体系……一系列改革推动司法行政事业新发展。
改革永远在路上。
2019年1月底,司法部对外发布《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改革发展,再一次吹响改革的号角。
宪法学习深入人心——
宪法修改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深入学习贯彻宪法,是法治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应有之义。
联合中宣部等6部门印发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专题动员部署、联合举办3场宪法学习宣传报告会、组织律师深入各地开展192场宪法宣讲活动、袁曙宏亲自在人民大会堂向社会各界人士宣讲宪法精神……一年来,司法部切实抓好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迅速掀起学习宣传遵守宪法的热潮。
2018年12月,“宪法宣传周”活动精彩纷呈——司法部开展了“弘扬宪法精神 走进司法行政”为主题的司法行政系统第一届开放日活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微视频展播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人才培养顺利实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有力的人才保障。
2018年是组织实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开局之年。司法部公布实施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编写2018年考试大纲,印发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规则、应试规则、监考规则及考试违纪行为处理办法,为考试顺利进行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
从客观题考试第一次全面推行计算机化考试到首次实现对全国各考区网上视频巡考的全覆盖,从第一次全面推行考务安全管理系统到首次全面使用视频监控手段和防窥技术,首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创下了多个首次。
2018年9月22日,客观题考试开考,司法部部领导全员上阵:8名部领导分赴8个考场巡考,一名部领导在部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各地组织实施工作。
2018年10月20日,主观题考试开考,傅政华亲自到考试现场巡视,并在部指挥中心视频巡视,袁曙宏等部领导前往各地巡考,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港澳考区巡考工作全覆盖,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精心组织考试,确保考试安全顺利进行。
最终,全国12万人通过客观题和主观题考试,脱颖而出。
在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法律专家学者作用的工作也在展开。中央依法治国办会同相关部门,分别于9月8日、12月11日召开法学法律界专家座谈会和理论研讨会,与法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全体司法行政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奋斗,将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一年来,司法部全面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大力开展证明事项的集中清理工作等,进一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动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事项将一律取消。”
2018年6月2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司法部部长傅政华的一席话,迅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磅新闻。
长期以来,“我妈是我妈”“我是我”“我还活着”等各类奇葩证明,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猛药去沉疴。司法部启动对证明事项的集中清理工作,使出六大硬招: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
六大硬招力度大,也需抓落实。司法部专门成立证明事项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电视电话推进会,并开通“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组织专门力量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截至2019年3月5日,累计接收证明投诉1160件、办结1048件。
证明事项清理工作成效几何?
数字最见真章:截至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13508项证明事项。司法部对涉及本级和地方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实施的各类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取消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28项。
“清理‘奇葩证明’回归法治思维。”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对此评价说。
证明领域中有“奇葩证明”,“红头文件”中也不乏“复婚不准操办酒席”“商店门牌匾统一尺寸”等“奇葩文件”。为此,司法部推动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源头治理遏制“奇葩文件”。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是关键。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依法行政,前提是职权法定。司法部对标对表新时代新形势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提高立法工作水平,提升立法质量和效率,为依法行政厘清权力边界。
针对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部分矛盾纠纷激化等情况,司法部推动出台《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通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医疗纠纷的作用、对违法行为严格法律责任等举措,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
一年来,几十项有着重大社会影响的法规条例相继出台,为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
与此同时,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经济特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司法部部领导直接带队深入一线调研,提供法律咨询和法治保障。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条例(送审稿)》《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送审稿修订稿)》……但凡有重要法规出台,司法部都会对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汇聚各方智慧,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在我国,大约有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来执行。行政执法是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直接体现着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法治建设的水平。
高铁霸座、地铁“鸡爪女”、城市流浪犬治理问题……这两年来,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发生,引来了公众对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法的高度关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推动各地全面实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有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甘肃试水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为行政执法装上“安全锁”“防火墙”;山东淄博搭建行政执法网,全市1.4万余名持有行政执法证人员、1760项行政处罚类事项、184项行政强制类事项一网查尽;四川成都金牛区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区信访总量、检控类信访举报量均大幅下降……各地通过落实“三项制度”,有效遏制乱执法、粗暴执法、野蛮执法和执法不作为等突出问题。
“三项制度”带来的执法环境之变,群众最有发言权。
淄博一名王姓商户说:“过去执法人员话很少,说出来也是硬邦邦的官话。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检查还是处罚,都会对法律规定做耐心解释,讲得很透彻,老百姓感受到公正。”
2019年1月,司法部推动起草出台《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从源头上防止和纠正乱执法、不执法、粗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社会评价并期待:“教科书式执法”将成为常态。
对于行政争议,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还积极畅通权利救济渠道,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努力把争议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
2018年6月,以建设法治政府为主题的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在北京开班,傅政华和袁曙宏分别讲授了第一课、第二课,要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并完善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机制,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推动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一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加强监狱、戒毒所和社区矫正场所安全稳定工作,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好法治宣传教育,打出平安建设组合拳
马云、马化腾、马善祥,2018年12月28日,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他们3人紧挨着坐在一起。
此时此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正在隆重召开,马善祥的名字出现在改革先锋百人名单之中。
马善祥,重庆市观音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老马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近30年。他扎根基层,一心为民、服务群众,撰写152本、520多万字工作笔记,总结形成“老马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2000多起。
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获得改革先锋这一莫大的荣誉,既是党中央对他个人的嘉奖,也是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充分肯定。
一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5月至8月,司法部部署在北京、江苏、黑龙江、四川、宁夏等9省(区、市)开展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江苏建立由专职人民调解员、律师代理信访案件机制,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代理群众上访,依法维护当事人权益,防止纠纷激化;四川大力加强与信访、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衔接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无缝衔接、规范运行;宁夏在3750个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信访事项接待岗,提前介入、排查预警,试点期间化解信访事项985件……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立足本地实际,扎实推进试点工作,3个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4.4万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9万件,有力促进了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从联合多部门出台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到印发推进个人调解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从选聘10名全国人民调解专家到举办人民调解大讲堂进行视频培训,司法部全方位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实现新发展。
一个又一个案例,见证了人民调解的平凡与不凡。
北京市西城区四姐妹因父母的遗产继承闹得不可开交,准备打官司解决问题。人民调解员张丽荣介入后,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竭力劝说以姐妹情谊为重,终于打动了四姐妹,达成协议,和好如初。
黑龙江大庆市民老于,因女儿出生时被麻醉师意外拉伤手臂,到处上访两年多未能解决问题。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介入后,既讲医疗专业问题,也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医患双方达成和解,老于拿着赔偿金回归平静生活。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人民调解已经成为平安建设的“稳压器”。2018年,全年各地共排查调解矛盾纠纷953.2万件。
与此同时,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全国普法办制定法治宣传教育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全国法治宣传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化、科学化,完成首批10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各地分类施教,创新形式,脚板+键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平安法治宣传,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环境。
2018年6月,司法部部署对全国400个司法所开展驻在式蹲点调研、跟班作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全国司法所工作会议,出台推进机关干部下沉司法所工作的意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投,推动司法所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司法所在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服务群众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系列举措,筑牢了平安大厦的根基。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
一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稳”字当头,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加强监狱、戒毒所和社区矫正场所安全稳定工作,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开展好法治宣传教育,打出平安建设组合拳。
黑恶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侵蚀基层政权、危及党的执政基础。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各地各部门随即打响扫黑除恶攻坚战。
司法部动员组织全系统力量投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律师依法开展涉嫌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辩护代理,努力推动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各地监狱扎实做好涉黑涉恶罪犯的收押、管理、改造工作。
监所安全,是平安建设的重要一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监所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司法部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对监狱系统创造性地提出“统筹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政治改造、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的五大改造新格局”,创新性建立“以分期分区为基础,以专业中心为支撑,以专业化手段为引领,以科学戒治为核心,以帮助戒毒人员戒除毒瘾为根本目标,以衔接帮扶为延伸”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模式,严守安全底线,实现监所安全稳定。
针对70万罪犯在社区服刑、存在安全风险这一现实,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推进“智慧矫正”建设,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抽调、选派监狱戒毒警察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加强社区矫正教育监管工作,罪犯在矫期间重新犯罪率一直控制在低于0.2%的水平。
2018年9月,司法部召开重新犯罪问题调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合力推动重新犯罪问题调查,对于提升罪犯改造效果、增强防控重新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和深远意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为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而不懈努力。
一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坚持司法为民,加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部署“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充分发挥律师作用,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因单位拖欠工资,61岁的张新华找到了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动迎上去,简单询问后,引导他至“法律援助”窗口。法援律师详细了解情况后,告知其符合援助条件,需要准备单位入职证明等证据材料并将材料清单写在纸上交给他。
紧皱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张新华的脸上有了笑容,“没想到这里的法律服务这么好,不仅不要钱,工作人员专业又耐心,我有信心讨回工资了”。
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上演。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司法为民,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基本功。
一年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仲裁等方面工作,加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让群众随时随地随身获得法律服务。
人们看到,公共法律服务来到身边——
各地加大人财物投入,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推动更多法律资源入驻其中。截至目前,全国建成2900多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9万多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率分别达到99.97%和96.79%,65万个村(居)配备法律顾问,初步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全国所有省份均已建成“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人民群众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拨打这一热线电话,均可以免费获取基本的法律服务。2018年,全国共接听热线电话347.9万通。
人们见到,公共法律服务送到指尖——
各地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湖南如法网、云南法律咨询智能平台、山东法律服务App、内蒙古4K机顶盒公共法律服务电视终端……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2018年5月,司法部中国法律服务网正式上线,藏汉双语,为群众提供海量法律资讯,多样化、智能化在线法律服务。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法律服务网累计服务网民9500万人次。
人们感到,公共法律服务走进心间——
司法部印发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会议和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动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走进群众心间,记者在一次随司法部调研的过程中感触深刻。
听说来了调研组,河北省临城县石固村的村民涌进村委会的小院里,大家七嘴八舌,说的却是一件事: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惠民。
村民老杨抱着小孙子来凑热闹,他告诉记者:“原来有纠纷,大伙不是吵闹就是打架,看谁的家族势力大。自从前两年村里设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有了村法律顾问,大伙都知道可以找律师、人民调解员解决问题,村里和谐多了。”
过去一年,除了公共法律服务,“放管服”改革也是司法行政机关一心为民的发力点。
力除烦苛之弊,大兴便民之举。司法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系统“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公证行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认真开展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让公证更加便民利民。
启动“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32名志愿律师、大学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奔赴中西部地区140个贫困县(区);司法鉴定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出台文件推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加快准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建立诉讼、调解、仲裁有机衔接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化解国际商事争端解决……司法行政机关全力服务决胜三大攻坚战,传递法治的温暖。
2018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司法部迅速出台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4个方面20项具体措施,并印发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组织律师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一次全面“法治体检”。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在“法治体检”专项行动中,全国开展法律政策宣讲6500多场,为5.6万余家民营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提出法律风险防控建议7.8万余条,帮助化解矛盾纠纷4.4万余件。
“为这次‘法治体检’活动大大地点赞!”浙江民企澳门豆捞集团公司总经理盛笑华深有感触地说,法律服务推动依法治企,澳门豆捞走在了前头,也尝到了甜头。
律师,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也是法律服务为民的生力军。
一年来,司法部全力推进律师党建工作,会同中组部联合召开全国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成立全国律师行业党委、党校,加强党建工作培训,推动全国实现地市级律师行业党组织全覆盖,以党建引领新时代律师事业发展,推动律师在为民服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从为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到给村居起草法律合同,从走街串巷开展法治宣传到参与调解化解矛盾,到处都有律师活跃的身影。目前北京等31个省(区、市)和兵团已基本实现律师行业党组织全覆盖,共建立律师事务所党组织8500余个,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5500余名。
2018年,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大力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和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并于当年11月底将试点扩大至全国。据统计,因试点扩大通知辩护案件超8万件,为10万多被告人免费提供辩护,保障了人权;全国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中心)2300多个,达成调解协议近1.7万件。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改革的方向不会动摇,改革的步伐永不停歇。因改革而生,为改革而兴,新时代司法行政机关将改革进行到底,傲立潮头,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续写春天里的故事。
法制日报北京3月2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