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他山之石 > 他山之石
广东:民法典这样走进百姓生活

    发布时间:2021-11-17 18:20    浏览次数:

一次次法槌敲响、一次次定分止争、一次次网络直播……

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广东全省法院全面准确贯彻实施,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百姓生活。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法院审结一审民事案件89.3万件,同比增长13.2%。

环境更加安全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生高空抛物、坠物伤人事件,广大群众对“城市上空之痛”深恶痛绝。

今年1月4日8时30分,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一起高空抛物损害责任纠纷案,被媒体誉为民法典实施“第一案”。

事情的起因是一次“意外”。2019年5月26日下午,广州居民庾婆婆在自家小区花园内散步时,一瓶矿泉水从天而降,受惊的庾婆婆摔倒受伤。原来,这瓶矿泉水是黄先生的小孩从35楼阳台抛下的,事后,黄先生向庾婆婆赔偿了1万元。

庾婆婆治疗两个多月花费数万元,并鉴定为十级伤残,黄先生拒绝支付剩余费用,庾婆婆诉至法院。法院判决黄先生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9万余元。

“法院旗帜鲜明地向高空抛物行为说‘不’,这样的判决,让小区居民更有安全感!”在庭审直播的评论区,网友们纷纷留言。

对高空抛物、食品安全、破坏窨井盖等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的案件,广东法院畅通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准确适用民法典,维护好老百姓“头顶上”“舌尖上”“脚底下”的安全,广东法院前三季度审结涉高空抛物坠物案件17件。

生活环境的安全和环保都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的全国首例适用民法典绿色原则民事公益诉讼案,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深圳深超光电公司长期超标排放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源头爱好者环境研究所等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该公司立即停止侵权、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

“民法典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深超光电公司连续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及水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承办法官沈炬在合议庭讨论时说。

1月27日,法院判决深超光电公司立即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000万元。

“准确理解并适用民法典绿色原则,依法制裁污染环境的侵权行为人,全额支持环保组织的公益诉讼赔偿请求,以司法裁判彰显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表示。

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准确适用民法典关于绿色原则和绿色条款的规定,广东法院围绕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噪声污染等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环境问题,依法加大制裁各类破坏生态环境侵权行为力度,今年前三季度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7万件,其中环境公益诉讼案件35件。

凸显人文关怀

“有了法院的判决,小华(化名)马上就能入住福利院了。”广州市黄埔区民政局代理人徐海文高兴地说。7月22日下午,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申请变更监护人的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将小华的监护人变更为区民政局。

2011年8月,出生不久的小华被吴某夫妇收养,养父母先后因病去世,吴某的母亲陈奶奶就成了小华的监护人。陈奶奶年近八十,抚养小华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向街道和民政部门提出变更监护权,区民政局于今年5月向法院提起变更申请。

因陈奶奶年事已高,黄埔区法院法官李德军和区民政局、检察院、街道办等人员来到陈奶奶家中组织听证会。

“民法典构建了‘家庭监护为主体、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多层次保障体系。陈奶奶年岁已高,自愿放弃监护权,让民政局担任监护人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李德军一边介绍案情,一边向大家普法。

在黄埔区法院和民政部门的同力协作下,依法变更监护权,让孩子健康成长。

“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充分考量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兼顾他们继续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需求,让民法典更好地呵护他们健康成长。”被誉为“法官妈妈”的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陈海仪表示。

除了突出对未成年人、老人等特殊群体保护外,民法典还更加强调对人格权的全面保护。

因不满房屋质量,业主李先生在个人公众号上发表多篇文章,表达自己对房产公司的意见看法。房产公司认为,李先生侵害了公司名誉权,将他起诉到广州互联网法院,并申请人格权侵害禁令。该案成了全国首例人格权禁令案。

“综合考量人格权侵害可能性、当事人利益平衡、社会公共利益,房产公司禁令申请不符合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条规定的作出禁令的条件。”该案承办法官李朋认为,如果法院作出禁令,将严重限制李先生作为购房者的评论的权利,并引发开发商利用禁令阻止购房者发布相关言论的不良示范。今年1月4日,法院经过听证,依法驳回了房产公司的申请。

“广州互联网法院的裁定对双方的合法权益进行平衡保护,体现了自由与法治的有机统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佳友表示。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法院审结涉人格权保护类案件1539件。全面保护人民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新业态更加有序

“现在开庭!”5月21日,全国首例涉“借名”直播虚拟财产侵权纠纷案在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

2016年,王雁(化名)以其身份证号在酷狗直播注册了账号,注册后一直由表妹王晗(化名)使用,直播收入打入王雁名下银行卡,银行卡由王晗持有,账号目前有30.6万粉丝。后王晗向酷狗直播运营方繁星科技公司申请变更账号实名认证信息为其本人,公司核查后予以变更。王雁认为繁星科技公司与王晗恶意串通变更账号实名认证,侵犯了其虚拟财产权益,诉至法院。

“王雁注册账号时与公司签订用户服务协议,仅约定其享有账号使用权,后其将账号交由王晗使用已构成违约。”该案承办法官冯立斌经调查后认为,公司基于与王晗之间的合意订立新的合同,重新约定该直播账号的使用权以及产生的收益由王晗享有,符合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有关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立法目的。

法院判决,公司变更实名认证人的行为不构成侵权,驳回王雁的诉讼请求。

“法院明确实际使用人劳动创造的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对加强网络实名认证、推动平台经济创新合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鲁晓明表示。

数字经济时代,新业态层出不穷。虚拟财产权属怎么判?外卖小哥撞倒他人如何担责?新类型案件都考验着法官依据民法典规范经济生活的能力和智慧。

今年8月,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因外卖小哥送餐而引发的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作出判决,因外卖小哥陈某与外卖平台站点公司签订了用工劳动合同,判令外卖平台承担各项损失合计39万余元。判决书还写明,如外卖小哥存在重大过失,平台可向其追偿。

“多数情况下,外卖平台采取的是灵活用工模式,即‘外包’或者‘众包’等方式,司法应保障新业态劳动者‘轻装上阵’,适应互联网平台用工的新特点,在用工关系性质认定上应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及实际履行情况而定。”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庭庭长羊琴告诉记者。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对新颁布的法律而言,准确地贯彻实施尤为关键。而民法典对很多新业态、新技术、新场景下出现的新问题作出新规定,要准确实施贯彻,就必须要学深学透。

为此,广东法院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以领导带头学、突出重点学、线上线下学、着眼实践学、结合普法学的“五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民法典活动。

2020年8月,广东高院举办了民法典专题培训班,邀请参加民法典起草工作的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和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178个视频教学点,9015名干警线上线下同步参训、同步研讨、同步交流。数据权利、网络虚拟财产、人工智能……一个个新问题把学习现场的讨论推向高潮。

记者了解到,广东高院还全面清理全省办案指导文件255件和参阅案例23个,确保民事审判指导与民法典的精神和规定保持一致。

让民法典深入民心

一场庭审,就是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

5月18日,广州中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了一宗因“好意同乘”引发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中国庭审公开网、央视频、微博、抖音、南方+等13个网络媒体平台参与直播,这是广东法院启动“民法典百场庭审直播”活动的首场直播,当天全网浏览量超180万人次。

“法院的民法典庭审直播直观、易学,填补了法律知识盲区,期待这样的直播越来越多。”网友观看直播后留言。

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件,广东法院自5月中旬开始了“民法典百场庭审直播”普法活动,4个月庭审直播超过100场,受到新华社、央视和港澳媒体的广泛关注,总观看量达1467.3万次,网民积极参与互动,点赞3.2万次,跟帖达1.2万条。

如何让民法典真正深入人心、融入日常、惠及民生?广东法院打出了民法典普法“组合拳”,不仅线上有百场直播,线下还有万场宣讲。

11月3日上午,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大宅村法治文化广场上异常热闹,广场的人们围在一起不停地询问着。原来,这是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的一次民法典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法官们围绕民法典,对村民提出的婚姻关系、劳动报酬、房屋财产继承等问题,结合案例现场答疑,通俗易懂的讲解换来群众阵阵答谢之声。

“这样‘接地气’的普法听得懂、记得住、方便用。”村民周大爷为法院用案例普法竖起大拇指。

这是广东法院组织“十百千万”系列活动的一幕。

今年初,广东法院开展了“十大专题调研”“百场庭审直播”“千个典型案例”“万场普法基层行”等民法典“十百千万”系列活动,让民法典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十百千万”系列活动中,“十大专题调研”聚焦人脸识别、人格权侵害禁令、虚拟财产、集体用地使用流转等涉民生专题。“千个典型案例”均是邻里纠纷、房屋买卖、物业纠纷、高空抛物、虚假广告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涉民生案件。

“万场普法基层行”通过在法院网站及自媒体开设“聚焦民法典”专栏,组建一个由全省三级法院745名干警组成的民法典宣讲团,深入乡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单位宣讲普法达7980场,预计整个基层行现场宣讲受众达200万。

 

友情连接: | 中国普法网| 湖北司法行政| 湖北法治网| 武汉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