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主页 > 普法动态 > 东西湖 > 东西湖
【以案说法】如何做好个人信息安全防护

    发布时间:2022-09-14 15:11    浏览次数: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成为新常态,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海量数据信息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日渐凸显。个人信息安全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时值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指挥长杨博做客湖北经济经济广播《金融服务热线》节目将结合案例为大家介绍如何做好个人信息防护。

什么叫做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都称为公民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公民个人所特有的,公民个人信息不是商品,是不能进行买卖的,任何人或集体未经本人授权和同意而使用相关公民个人信息都涉嫌违法犯罪。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电脑、手机屏幕前不断有广告弹窗,莫名其妙地收到手机短信,说你中了“大奖”之类的话术,然后就会收到网络链接或者短信注册码,而这个链接可能就是定制化的恶意木马程序,只要你点击,你的电脑或手机里一些个人信息很快被远程获取;另外一种就是信息网络犯罪,在网络黑灰产业中,犯罪分子开发专用设备,获取个人终端信息,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对公民手机信息窃取。

 

案例一:武汉警方2020年打掉了一个诈骗团伙,当时警方通过网上巡查发现,有一对夫妻通过网上购买身份证照片、手机号,然后进行大量网络账号注册,并将这些网络账号进行出售获利,这些出售的网络账号经过网络侦查比对,发现大量网络账号被诈骗分子所利用。

杨警官:从诈骗分子作案手法来看,诈骗分子用到最多的就是“两卡”——银行卡、手机卡,而银行卡和手机卡需要实名认证,一种是有的人主动去办理两卡提供给诈骗分子使用,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帮助他人犯罪的行为,涉嫌《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二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代办银行卡和手机卡,所以从2020年以来,全国开展了“断卡”行动,重点打击手机卡和银行卡,源头上打击网络诈骗犯罪。

 

案例二:2020年10月,王女士在某网络婚介平台认识了自称为“刘帅”的男性,网上聊天中,“刘帅”告诉王女士自己在海外做金融数据分析工作,王女士觉得“刘帅”事业有成于是便动了芳心。临近年底,“刘帅”说因为国外疫情原因暂时回不了国,目前公司正在开发一款理财软件准备在新年推出,因为软件刚研发还存在漏洞,可以利用这个漏洞帮王女士赚钱,王女士按照“刘帅”的要求操作,紧接着就盈利了10%。王女士不间断地往账户里充值近75万元,由于这期间她的账户一直不断盈利,王女士就想着“钱生钱、利滚利”,根本没有想过提现。直到一天晚上王女士发现银行账号异常,多次联系所谓“老公”“刘帅”时,才发现自己被拉黑,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于是赶紧报了警。

 

杨警官:警方通过技术研判,一直与王女士聊天的“刘帅”,其实并不是所谓俊男海归,他只是一个利用网络信息泄漏,犯罪分子提前掌握个人信息,而精心编辑的爱情骗局,其人物、故事、情节都是精确定制的角本,你听到的磁性男声是变声处理,你以为看到的真人其实是PS过的。这种网络诈骗形式叫“杀猪盘”。

 

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具有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尽量避免个人疏忽大意,造成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杨博警官建议:

1、网购买回的快递外包装上的个人姓名,住址和电话,拆开快递后,快递单要单独处理,尽量撕碎避免被他人利用;

2、不要下载或使用小众非官方APP或者点击陌生二维码、因为你在使用小众APP或者点击陌生二维码的时候,往往需要进行注册和实名验证,这些极有可能是敏感的个人信息;

3、不要去点击一些中奖,商品退款,贷款验资这类短信中的链接,这些链接当你点击之后,手机号以及个人信息可能会被窃取,并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同时杨博警官提醒,做好个人信息防护要注意:“免费”不是真白拿、骚扰电话烦死你、切勿贪图小便宜、丢失钱财悔不己。


来源:平安东西湖微信公众号

 

友情连接: | 中国普法网| 湖北司法行政| 湖北法治网| 武汉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