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信息公告
- ·关于报送2022年度普法责任清单的通知
- ·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国和全省“民主法治 示范村(
- ·关于印发《关于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 培
- · 关于印发《2022年全市守法普法工作要点》的通知
- ·关于报送2022年度全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典型案(事
- ·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市委宣传部 市司
- ·关于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党内法规知识竞赛情
- ·关于印发《武汉市第五届“普法网红”评选活动
- ·关于组织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活动
- ·关于开展全市党内法规知识竞赛的通知
- ·关于加强长江保护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
- ·关于转发《关于做好全省2021年度 国家工作人员学
- ·关于报送2021年度普法责任清单的通知
- ·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守法普法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0-20 17:51 浏览次数:次
“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山东三和德通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希勇代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上,对这句话作了重点标注。“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巨大成就,令人鼓舞、振奋人心。作为一名法治工作者,我今后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杨希勇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的形式,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部署,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受访代表一致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
“通过!”
不少代表还清晰地记得那伟大又激动人心的时刻——2020年5月28日下午,人民大会堂,掌声如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了。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宣言书”,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成果、生动缩影,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非凡。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推进。
一系列“第一次”,深刻记录和生动见证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信心。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中央全会形式专门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部署了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2021年初,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
……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主任章春燕代表说,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领航伟大征程。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相继出台,构建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擘画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开启了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
历史一次次证明,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坚持党的领导,越要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从作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的科学论断,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坚守法治的生动实践,再到加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法治从未缺位。
前不久,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成为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在基层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十年来,全面依法治国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张梅代表说。
健全法治体系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而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从编纂民法典到设立国家宪法日,从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到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十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截至今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规598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十年来,执法司法改革深入推进,着力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动解决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问题,加强示范创建和督察,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我在山东省、市、区、镇街等政府机关担任法律专家和法律顾问,近些年对省、市政府146件地方性法规规章提报了上万字的意见建议,列席政府有关会议百余次,为党委、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法律支持。”杨希勇代表说,法治政府建设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依法纠正冤错案件,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张梅代表评价,通过深化司法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走进千家万户,努力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全社会法治观念、对法治的认同感明显提升。
重庆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杨懿代表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近年来,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动员司法所、律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组织等力量,立足一线、服务群众,坚持行政立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普法宣传同向发力,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不断夯实。
增进人民福祉
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民大厅,一面贴着封条的玻璃展柜里密密麻麻放着69枚公章,这是“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落地的见证,也是法治为民的生动缩影。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全面提升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曾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是群众对办事难的形象比喻;如今,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乃至“一网通办”就能办成事。
一个数字,印证了改革变迁:各地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有效解决“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
“通过‘放管服’改革,把于法无据的‘烦民’证明清除在法治轨道之外。重庆还着力推动行政权力窗口端、PC端、移动端、自助端‘四端同步’服务,切实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负担,让群众感受到更多法治获得感。”杨懿代表说。
——曾经,立案难、执行难是长期困扰群众的“头号司法难题”;如今,通过立案登记制改革,超过95。7%的案件都能当场立案,通过执行改革切实解决执行难,有效杜绝“司法白条”。
“立案难已成历史。在此基础上,智慧法院建设不断升级和广泛应用,让老百姓不出家门也能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缴费,实现办理诉讼服务全流程、全天候掌上办,深受群众欢迎。”张梅代表颇为自豪地说。
——曾经,高空抛物、吃人窨井盖屡屡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反映强烈;如今,通过完善立法将高空抛物入刑、强化司法监督整治窨井盖问题,有力守护群众头顶和脚底的安全。
……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十年来,各地各部门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推进政法改革和法治建设,破解难点、痛点,有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雷锋派出所所长安志代表说,各级公安机关按照“什么犯罪最突出就集中打击什么犯罪、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打响了一场场攻坚战役,群众拍手称快、交口称赞。
一枝一叶总关情。代表们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司法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用法治保障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过硬队伍
千古兴业,关键在人。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
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政法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加强执法司法队伍能力建设和职业保障,法治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从警21年,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交通支队支队长孟昆玉代表深切感受到近些年公安队伍的积极变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让每一位公安民警得到了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淬炼;加上实战大练兵的持续推进,公安民警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法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2021年,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我们闻令而动,掀起一场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的整风、铸魂扬威的教育,着力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顽瘴痼疾,进一步强化纪律作风、增强能力素质、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队伍面貌发生明显改变,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自觉性明显提升。”安志代表说。
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2021年2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关键少数”中更加入脑入心。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全国政法系统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责任与保障相匹配、问责与免责相结合,完善职业保障、履职保护、科技支撑等制度机制,不断增强政法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为筑牢清正廉洁的“防火墙”,检察机关驰而不息深化落实“三个规定”,从源头上防止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发生。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就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7。5万余件。
“政法队伍建设要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第一位,把强化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作为必修课。”张梅代表说。
长风万里,奋楫笃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新征程上,让我们坚定信心、增强主动、砥砺前行,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